6月29日晚19:00-21:00,我院毓秀教研講壇第十七期邀請武漢大學李濤老師進行了線上教學研讨活動,作了題為《陶器、家戶與早期社會複雜化》的報告。我院師生以及武漢大學、複旦大學部分教師共計190餘人聆聽了此次報告。洪猛老師主持了此次活動。
李濤老師現為武漢大學伟德betvictor体育官网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手工業考古、家戶考古和早期複雜社會,已在國内外重要考古學期刊發表研究論文超過25篇,并擔任《江漢考古》等重要期刊的審稿人以及牛津大學出版社等機構的書稿審稿人。他在武漢大學為本科生開設了《考古學數據分析》、《複雜社會》、《家戶考古學》等多門專業必修課程。此次親臨我院本科生課堂,為同學們開啟“家戶考古”這一前沿、甚至說Fashion的考古學概念。他從陶器、家戶和早期社會複雜化三者的關系講起,獨辟蹊徑、環環推進,将三者有機結合,為我院師生打開了一個嶄新卻又蓄滿力量和生機的科技考古視角,引發了以文科專業背景為主的學生的思考,開拓了同學們的視野。
報告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手工業生産與早期社會複雜化。以柴爾德的研究為例,強調了手工業專業化在社會進化中的作用。第二部分,陶器研究的過程和未來。陶器的故事正是文明的故事,它不僅是最常見和最常用、數量最多、最耐保存、有斷代意義的遺物,也是在文化和技術上複雜性、多樣性的代表,産生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成果。第三部分,區域和地方:兩種空間尺度。這是考古研究的兩種思考方式和研究路線,家戶和家戶考古學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作用。第四部分,案例研究與思考。通過具體的案例,充分說明如何從實踐的角度來研究陶器、家戶、早期社會複雜化問題。紅山文化和屈家嶺文化的探索提供了典型範式。第五部分,總結。強調對社會複雜化的研究需要更小空間尺度上的量化比較,陶器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家戶和家戶考古正在成為複雜社會以及陶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接下來李濤老師和我院本科生、研究生進行了現場互動交流,針對同學們提出的陶器來源、原材料、生産者等問題作了細緻回答。
複旦大學張萌老師對此次講座做了精彩的現場點評。他說:“好久沒聽過這麼好的講座了。深入淺出的講解讓人獲益良多。李老師在陶器、家戶和早期社會複雜化這三個領域,都做了特别出色的研究、特别精湛的研究。他的語言表達清晰,讓人真正的感受到了一種力量,這種力量究竟來自哪裡呢?我認為是理論的力量。這種理論,其實指的是世界的運行方式,基于邏輯和事實的推理,這是特别關鍵的一點,而且也是當代考古學理論建構特别重要的一個方面……”。
洪猛老師最後做了總結發言。他認為,李濤老師從專業的角度,展示了一個非常精彩的内容體系。首先基于手工業生産和社會複雜化的理論,匡正我們原先的一些比較主觀的認識。通過回顧陶器研究的過去和未來,不僅梳理了陶器研究學術史,而且把經典的研究做了很好的展現,使聽衆能夠更明确陶器研究發展的路徑。然後,基于“區域”和“ 地方”這兩個空間尺度,闡明了透徹的宏觀視野和微觀視角,引出家戶作為一個分析單位的有效性。最後通過紅山文化和屈家嶺文化這兩個案例的研究,進入到社會複雜化這樣宏大的課題,并展示出其研究的深刻價值。
此次活動曆時2個小時,講座内容環環相扣,精彩紛呈,為相關考古學分析樹立了良好榜樣,值得大家深入學習和思考,認真感受和體會考古學研究的張力。參會同學全程認真聆聽,學生在線人數始終保持在185人次以上。這也充分體現了同學們對考古學科前沿知識的興趣,學院也更希望通過這次講座能引發我們對新文科建設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主講人簡介:李濤,理學博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哲學博士(匹茲堡大學),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曆史科學研究所博士後(2016—2019),現為武漢大學伟德betvictor体育官网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主要關注手工業生産、家戶考古和早期複雜社會。在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Asia等重要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Heritage Science(A&HCI期刊)編委,PNAS等10餘個國内外重要期刊審稿專家,牛津大學出版社和英國考古報告出版社書稿審稿專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各一項,出版譯著《考古學中的區域聚落人口》(2021)和《陶器與意識:薩拉多彩陶》(近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