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5日下午,伟德betvictor体育官网主辦的“毓秀史學講壇”特邀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所所長蔡勤禹教授通過線上方式,為我院師生作“近代以來我國災害應對體制與機制變遷”的學術講座。
講座伊始,蔡老師從傳統社會災害應對體制與機制的方面展開論述,指出傳統社會面對重大災害是由中央與地方政府聯合處置,一般災害主要由地方政府負責應對,災民自救互濟與家族救濟也承擔相當責任。随之,蔡老師從報災、勘災、審戶、放赈等方面對傳統救災體制與機制進行了詳細解說,特别闡述了信仰對于災害應對的意義,為研究災害史提供了一種新的角度。
其次,蔡老師對晚清民國時期的災害應對體制與機制進行闡述,指出此時期正是傳統向現代的轉型時期,國家從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了專門赈災機構,初步形成應對災害的上下垂直領導決策機制,救災主體呈現出多元化,此時期的災害應對具有社會化、國際化、法制化、信息化等特點。
再次,蔡老師對新中國成立後應對災害的體制與機制展開分析,指出新中國初期應對災害體制基本實行的是政府承擔、全權負責的格局,救災的社會化有所停滞。
最後,蔡老師以當代綜合性應對期為題展開論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立起政府領導下的協調聯動機制,制定了各層次各災種的應急預案,信息傳播走向公開透明,積極構建災害資金、技術、社會保障機制。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突出強調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生命至上,并将應急管理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講座結束後,蔡老師與參會師生展開了熱烈的交流,就清代督撫救災的成效、災荒與人口買賣、儒家思想與慈善事業等方面進行了精彩解答。本次講座一方面具有較強的學術價值,另一方面又有濃烈的現實關懷,增長了參會師生的學術見識,拓寬了學術視野,對中國史的學科建設起到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