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日,伟德betvictor体育官网舉辦“毓秀史學青年學者講壇”第9講。本次講座主題為“清代檔案資料的閱讀與利用——以内務府與清廷藏傳佛教寺廟财政往來為例”,由伟德betvictor体育官网郎豐霞老師主講,劉靜垚老師擔任與談人。伟德betvictor体育官网師生積極參與,講座由伟德betvictor体育官网魏國棟副院長主持。
講座伊始,郎老師從國内外學者對該問題的先行研究着手,然後引出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對問題的關注和思索:
一、宏觀層面:内務府财政資助寺廟發展的長時段與整體性變化
(一)清初:内帑财政的初步資助
(二)康乾時期:内務府财政支持的逐步升溫與達到頂峰
(三)清後期:内務府财政支持的消弭與藏傳佛寺式微
二、微觀層面:弘仁寺等三處支用生息利銀及其用項演變過程
(一)“生息銀兩”制度的背景與事件起因
(二)本項生息利銀的發展及用項演變
(三)生息利銀用項演變曆程簡論
師生認真聽講座
接下來進入講座的主要部分,郎老師首先探讨了“生息銀兩”制度的背景與事件起因,指出研究側重關注一項内帑銀的發商生息問題,具體為廣儲司存貯造佛餘剩銀發商生息以用作弘仁寺等三處香供等項開支事。乾隆二十五年(1760),廣儲司存有造佛剩餘銀兩,乾隆讓和爾經額專辦,其将此項生息銀交鹽商王志德營運,年利率則為12%,與當時普遍實行的10%~12%左右的内帑利率相當。而且郎老師還分析造佛餘剩銀辦理生息所得利銀,其初衷是用以支付弘仁寺等三廟香供等項,專款開支以免動支庫項。待餘剩銀積少成多,另行酌辦生息,本、利銀兩不斷累積,可做長久之計。然後,郎老師借助表格講述乾隆時期造佛餘剩銀發商生息運作諸項及用項演變,認為主要集中在三處香供、廟戶錢糧,三處道場、喇嘛飯食錢糧等。還列舉乾隆三十五年(1770)由于新建萬佛樓殿宇房座工程估需物料工價銀衆多,經養心殿庫交出銀,又動用恭造萬壽無量壽佛工價節省銀,還向廣儲司借領應用,先後九次通過生息利銀内動撥市平銀抵還。再者,郎老師從生息利銀用項演變過程預估出該制度發展到乾隆朝已弊窦叢生,解釋道,“生息利銀經曆了由專款專用到專款他用乃至主要用來歸還庫帑正項銀兩的轉變過程,并且歸款數額遠大于原項支出。”從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的修理三處氈竹黛領用銀項,始露端倪。其後,萬佛樓工程挪用此款歸帑更是“名正言順”,以至抵還完結。查内務府官員奏折中關于此款項用途的話語用詞,亦經曆了從“作為支發香供等項應用到“一體籌備公用”的轉變,順理成章地改變了利銀支用的初始意圖,擴大了其支用範圍。和爾經額一邁拉遜、和爾經額一和爾經額、福隆安其辦理專員從一人變為兩人,側面說明了專項利銀支用旁生枝芽後易生叢弊的傾向,含互為督辦之意。有學者指出,生息利銀的支用在雍正後期及乾隆時期,逐漸走上了偏離原定使用原則的趨勢,此為導緻“生息利銀”制度最終不得已收撤的原因之一。
郎老師講解研究内容
郎老師還補充到專項利銀變成兼公項開支性質,且數額往往大于原項支出。這在無形中增加了正項财政支出對“生息利銀”的依賴性,鹽商運作過程中若出現虧損、積欠等問題,不僅會影響其本身的生息利銀系統,常規正項帑銀運轉也會因此受到牽連。除此之外,郎老師還清晰地表明,在清後期,尤其是道、鹹以來庫貯閑款、利銀撥入正項的常規化,“借帑生息”的衆鹽商皆倒歇更替,帑利改為按引攤征,加劇了内務府财政與國家财政的危機。同時也看到弘仁寺雖屬京城大廟,但依然處于完全被動的受者角色。工程諸項餘款分撥他用或貯庫充公等本屬常項,但納入内帑生息之列則不可避免地引發種種事端。
之後,郎老師從長時段角度來考察内務府财政資助寺廟發展情形,将其概括成三點:清初,内帑财政的初步資助;康乾時期,内務府财政支持的逐步升溫與達到頂峰;清後期,内務府财政支持的消弭與藏傳佛寺式微。郎老師厘清“内帑”與“外庫”之間的區别,“内帑”歸于内務府财政範疇,“外庫”指代宮外的倉庫。但同時兩者還有交互性,戶部等外庫機構予以藏傳佛寺事務的财政支出,财政性質上屬于融通型财政,即内府、外庫互撥款項以達成融通互助,其各自的财政來源、收支等狀況基本保持良好。并且,内務府之于藏傳佛寺方面的财政支出,具有多元性與靈活性的特點,既有直接的銀兩支出,又有實物供給,加之内務府多個機構的共同參與,促成了這一時期藏傳佛寺的繁榮發展。但是郎老師也說明随着時間的更替,事物的形勢也會出現褪變,清後期内務府的财政狀況入不敷出,進而導緻藏傳佛寺的供養生态與日俱下。戶部庫儲緊縮,内府、外庫款項難以達成融通,雙方交互關系從互助轉變為依賴,其财政性質恰與前相反,屬于接濟型财政。另外還提及雖然内務府對盛京四塔寺廟喇嘛格隆、班第的賞賜,但在順治年間,盛京内務府對德勒登喇嘛之拖克索的沒收,京城後黃寺以内府人員披剃為番僧等事件的發生,都在一一訴說着清初給予藏傳佛寺相關事務财政支持的有限。這些史實也在反映皇室财政的儀式性、政治象征性。另外郎老師也向大家展示了在《奏銷檔》中乾隆時期内務府用于藏傳佛寺的财政支出與用項,說明随着内務府機構體制的逐步完善,藏傳佛教事務管理職能的完備,而帶來的是财政支出總量的攀升,對藏傳佛教财政贊助事項與範圍的擴大(寺廟建設、佛像供器、喇叭錢糧其郎、佛事活動等),同時内府财物支持類别的也呈現廣泛的現象,如銅斤、倭元、金兩、車馬宮帳盤費等。朗老師總結到内務府對藏傳佛教事務的支持體現出階梯式的變化特征:有限支持→大力支持→達到頂峰。最後郎老師也闡明因為嘉道以後,内、外戰亂疊起,軍費饷銀開支陡增,财賦收入銳減,國庫支绌,如此以來,清廷藏傳佛寺的衰退也次第而生。具體表現在喇嘛數量的裁汰,佛事活動的壓縮,建修工程的延期等。
結語部分,郎老師概括了以下幾點:第一,以弘仁寺等三處支用生息利銀事例為視角的探查,揭示出内務府主導的内帑生息用銀,本以藏傳佛教寺廟為主,但寺廟卻漸漸地變成了配角。這與生息銀兩在使用原則上的不固定,公用、正項錢糧對利銀原定用項的侵奪等因素息息相關,皆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利銀支用的随意性與模糊性,非以長遠為計。第二,從長時段來看,清廷藏傳佛寺的發展對于内務府财政具有高度的依賴性。很大程度上,内務府财政盈绌史既是清廷藏傳佛寺盛衰史,也是國家财政格局變遷史。第三,從全局視角審視廟宇生存情況,缺乏獨立與自造能力的積聚,因而廟宇體系難以順利聯動,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除此之外,郎老師還為大家從時間、地域、專題等方面詳盡介紹了清代檔案的研究資料。
講座中清代檔案介紹
講座結束後,劉靜垚老師進行了與談。他首先對報刊和檔案的區别和聯系進行了說明,指出檔案資料對開展清史研究的至關重要和不可或缺;其次,提出做曆史研究要發揮想象力,擅于發現事件背後蘊藏的内容;再次,指出郎老師講座中對于清代藏傳佛教在民間的開展情況也可以繼續拓展和探研。
劉靜垚老師與談
之後,魏國棟副院長也結合本次講座和專業知識,歸納以下幾點:第一,對于曆史的學習和研究,作為原生态的檔案應該高度重視;第二,聆聽學術報告,要循着報告人的思路進行分析、論證,尤其重視老師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三,學院開設毓秀史學講壇、毓秀史學青年學者講壇、毓秀史學大講堂等學術活動,主旨在于增進師生互動和關切,激發内生原始創新能力,促進師生研究能力的提升與學院的高質量發展。
魏國棟副院長作總結發言
最後,學生們就講座内容以及自己對曆史學習的感悟,紛紛提問,郎老師逐一給予認真細緻的解答,講座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圓滿結束。
師生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