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晚,伟德betvictor体育官网舉行“毓秀史學講壇”第112講,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曆史研究所張豔茹研究員應邀為我院師生作了題為“政治博弈與明治維新”的講座,由張殿清教授主持。
講座伊始,張老師分享了自己學習日本史的研究經曆,介紹了明治維新的起止時期劃分,詳細梳理了自1853年“黑船來航”事件至1889年明治憲法頒布間的重要曆史事件。
張老師首先介紹了“佩裡來航”給日本國内政治帶來的沖擊。幕府為降低“佩裡來航”帶來的風險承擔,廣泛地讓地方大名上書讨論,最終議定并簽訂了日美《神奈川條約》,日本鎖國體制被迫瓦解。為強化幕府權威,幕府老中首座阿部正弘拉攏了諸多藩主,推行開明政治,但效果不盡如人意。随後,繼任将軍人選問題、安政大獄以及鎮壓尊王攘夷派,使得國内矛盾進一步激化、複雜。
之後,張老師分析了“尊王攘夷運動”與“公武合體運動”的聯系。随着尊王攘夷運動的發展,不同政治勢力下的公武合體運動興起并逐步發展。其中,長州藩主導的公武合體運動依靠和親等方式進行,但因受到激進派反對而漸趨失敗;薩摩藩的公武合體運動依靠軍事力量執行,在驅逐了長州藩勢力後,逐步主導了公武合體運動。然而薩摩藩主導的改革,因學習西方,引發長州藩為主的攘夷派不滿,二者矛盾激化,加之因天皇攘夷态度堅決,薩摩、長州藩内部的攘夷派實力上升,尊王攘夷勢力不斷壯大。
在第三部分中,張老師指出,1863-1865年,日本國内政治形勢進一步惡化。1864年由于公武合體運動的地方大名與幕府矛盾日益加劇,主導勢力薩摩藩與幕府的嫌隙加大;同時攘夷激進派和勤王黨、新選組等組織的出現,使得國内政治日益動蕩,幕府的權威進一步喪失。而德川家茂将軍與孝明天皇去世,更是加劇了國内複雜的政治情況。多種因素疊加,導緻1868年,幕府與倒幕派的對戰。
講座的最後,張老師介紹了倒幕運動後,日本新政府的政治綱領。倒幕運動後,天皇帶領各官員共同發布五條誓約、政體書等,使得國内矛盾得到了緩和,政治局勢進一步穩定。
報告結束後,主持人張殿清老師簡要地總結了張豔茹老師的講座内容,并就日本史,特别是明治維新方面的研究談了自己的心得體會。同學們也積極踴躍地就明治維新時期天皇權力的恢複、藩主們的資金來源、古日語的學習等問題向張老師提問。張老師不僅給予了耐心詳細的解釋,還進一步為同學們未來的學習提出了有效的建議。最後,張殿清老師一方面提醒同學們從事研究時,要注意把握前後的曆史事件連貫性與邏輯性,另一方面再次感謝了張老師對明治維新背後的政治展開的細緻剖析,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