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學院教學實習實踐環節建設,挖掘課程的特色和創新點,突出曆史課程中的“課程思政”元素,加強同學們對于非物質文化的重視與了解,弘揚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學院和任課教師積極謀劃,認真打造、實施有效果且可延續的“理論+實踐”課程。依托《華北碑刻專題》《物質文化史》《曆史文化遺産調查實踐》《物質文化實踐.紡織與染色》《中國傳統服飾文化:虛拟場景與仿真造型實驗》等課程,鼓勵任課教師将課程的實踐操作、田野調查環節與理論課堂有機融合,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推動和踐行“将曆史教學寫在華北大地上”的教學理念。本學期,我院先後在物質文化實踐環節開設跨專業融合課程——紡織與染色、在曆史文化遺産調查實踐環節開設“金石傳拓”技藝課,以鞏固課堂理論知識,提升同學們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在提升一流人才培養質量的同時,也為下一步的田野調查、學生作品結課展覽做好技術傳承和工作謀劃。
物質文化實踐課上的師生文創産品
2023年4月27日、5月4日下午,2020級曆史學專業課“金石傳拓”技藝課在悅學樓507開課。為了保證學習效果,課程組教師石冬梅、顧乃武不辭辛苦,将選修該課程的40餘位同學分成三組上課,手把手教學生們傳拓技藝。這一新穎有趣的課堂教學方式也引來學院多位教師“圍觀”。
任課教師在演示傳拓中的“上墨”環節
課上,任課教師石冬梅、“助教”老師顧乃武為同學們和部分“圍觀”教師詳細講解了制作拓片的步驟:洗碑、上紙、捶打、上墨、揭取。演示了拓片制作的過程。同時,為配合後續的田野調查工作,石冬梅老師詳細講解了野外操作時的注意事項,如在拓碑之前要調制好膠水,上膠也要根據天氣的幹燥程度來進行制作、調制等。同學們興緻盎然,認真學習制作步驟、積極提問、上手制作——噴水、上紙、捶打、上墨、揭取,每一個步驟都小心翼翼,教室裡師生一心、其樂融融,學習氛圍濃厚,學習興趣高漲,讓人充分體會到了師生同堂共學的樂趣。
石冬梅老師認真指導學生上手操作
同學們在認真學習、操作
這一實踐環節除了是對“傳拓”這一技藝的學習與傳承,也是《華北碑刻專題》理論課程的課堂實踐延續。後續同學們還将在課程組教師的帶領下赴保定古蓮花池、廊坊博物館、廊坊碑林等文化建築和文化遺産遺迹進行調研,并擇機“尋蹤追迹”,做碑刻田野分布調查。
傳拓作品
總之,非物質文化遺産是珍貴的,蘊含着重要的文化信息資源,也是曆史的真實見證。通過我國古老的技藝傳承,通過有目的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生存狀況田野調查等工作,逐步讓同學們樹立保護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對于落實我院的人才培養目标意義重大。
課堂傳拓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