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首頁

新聞動态

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毓秀史學講壇”第97講——鄉論與秩序:先秦漢魏民間輿論與國家關系的曆史考察

發布日期:2023-05-08 作者: 來源: 點擊:

2023428日,伟德betvictor体育官网舉辦“毓秀史學講壇”第97講。本次講座主題為“鄉論與秩序:先秦漢魏民間輿論與國家關系的曆史考察”,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長蔔憲群研究員主講,在場師生約百餘人,講座由伟德betvictor体育官网院長肖紅松教授主持。

講座伊始,蔔憲群研究員闡釋了論題的主旨,即以“民間輿論”為視角,以“鄉論”作為分析工具,探讨先秦至漢魏之際鄉論的發展演變,及其與國家治理互動關系中的若幹問題。重點揭示這一長時段過程中,關于人物評論為主體的鄉論起源及其演變特點,以及這種演變所體現的鄉裡民間輿論與國家治理的關系。

報告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鄉論”釋義與鄉論的研究;二、鄉論的起源及其在秦與西漢的形态;三、東漢鄉論與人物仕進;四、漢魏之際鄉論的新變化。

首先,蔔憲群研究員指出“鄉論”始見于《後漢書·陳寔列傳》,意為鄉裡地方的民間輿論,廣泛存在于兩漢,不僅對郡府用人可以議論,而且對被議者的聲譽也有很大影響。接着,他對“鄉論”問題從國内外研究狀況進行了梳理,指出以往研究沒有将鄉論放在大的曆史背景下來看待,也沒有探讨鄉論在六朝之前的階段性特征與發展演變,以及與國家治理之間存在關聯。

随後,蔔憲群研究員考察了鄉論的發展演變曆程。鄉論起始于西周春秋,國人通過輿論議論國事,通過被“詢”的方式幹預政治;士與庶人用言論彌補各級貴族為政中的不足,起到“補察其政”的作用。春秋戰國時期的巨大社會經濟變化,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國家權力開始深入基層,鄉裡組織在各國紛紛建立。但是,國家權力與民間輿論互動的政治傳統并沒有消失。戰國時期國家形态發生了重大轉變,但民間輿論與政治權力間的互動關系仍在延續。秦統一後,受先秦以來法家思想影響,對民間輿論采取高壓政策。民間輿論與最高政治權力溝通的渠道在秦二世時被徹底阻斷。西漢王朝建立後,鑒于秦亡的曆史教訓,逐步放松了對民間輿論的控制。比如,漢朝主動接納民間輿論,創立察舉制。察舉制注重德行、孝廉,将鄉論與國家秩序相結合,是聽取輿論的古老政治傳統在中央集權國家形成後的新發展。

蔔憲群研究員強調西漢王朝力圖實現國家秩序與民間輿論的統一,以儒家思想改造和影響民間輿論,又将民間輿論與選官制度聯系起來,試圖在二者之間建立起緊密的互動關系。例如西漢察舉政策中規定:行為符合儒家規範,研習傳承儒家經典,稱頌民間輿論。統治階級發揮民間輿論在察舉中的作用,并以直接對話的方式了解國家大政方針實施情況,鹽鐵會議就是其中的典型。迨至東漢時期,民間輿論在人物仕進支持上的作用已經十分顯著,并且體現出國家所倡導的主流意識形态。東漢一朝,鄉論已經構成了鄉裡生活秩序的一部分,成為人們普遍遵守的行為規範。兩漢國家權力的介入影響着鄉論的方向,改變着民間輿論的内容,也提高了鄉論的地位。

蔔憲群研究員還指出在漢末以名士為主體的鄉論具有政治與社會的功能,樹立了獨立于國家權威之外的個人權威。鄉論淪入名士之手,從而出現了鄉論與國家秩序對立的狀況。面對這種複雜的形勢,漢魏之際統治階層開始用新的方式把鄉論納入國家秩序之中。漢魏之際的鄉論在形式上又有了新的發展,出現“計資定品”化的傾向。即以九品中正制将鄉論納入國家秩序之中,中正由朝廷委任,使得東漢時地方大姓控制的鄉論轉由朝廷控制,體現出中央集權對地方強力控制。

最後,蔔憲群研究員認為漢魏是曆史的轉型時期,有着特殊的時代特征,展現出鄉論與門閥世族政治密切結合。但随着隋唐門閥士族逐漸退出曆史舞台,科舉制正式确立,鄉論在國家選舉與政治中的作用随之發生了新變化。

講座結束後,學院師生就講座的内容紛紛提出問題,主要涉及國家對鄉論的管理、鄉論的運作模式與曆史語境、鄉論與基層社會等,蔔憲群研究員給予細緻的解答和闡釋,講座圓滿落下了帷幕。

上一條:研而不倦 學而不厭(二)—— 學術講座與研究生們的相遇

下一條:伟德betvictor体育官网形象史學研究基地、形象史學研究所揭牌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