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首頁

新聞動态

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毓秀史學講壇第107講:經濟史視角下的中國式現代化(1949-2023)

發布日期:2023-12-13 作者: 來源: 點擊:

2023122日上午,伟德betvictor体育官网舉行“毓秀史學講壇”第107講,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原副所長、博士生導師武力研究員應邀做了主題為“經濟史視角下的中國式現代化(1949-2023)”的講座,由楊學新教授主持。

會議伊始,武老師為我們展開叙述了中國共産黨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相應内容,并從經濟史視角且按時間先後順序分析了中國式現代化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1949-1978年、1978-2012年、2012-2023年。

首先,武老師講述了在1949-1978年期間中國的發展曆程為中國史現代化奠定了制度、物質基礎和積累了經驗教訓,即“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計劃經濟體制建立起強大的國防工業,即使“站起來”,也站不穩。新中國成立初期之所以選擇單一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有以下幾點原因:1、當時的中國工業實力相比世界主要國家落後大多;2、朝鮮戰争的影響;3、蘇聯工業化建設成就和答應全面援助中國的吸引力;4、中國處于發展經濟學說的“貧困陷阱”,缺乏相應的工業化啟動資金,需要有效的體制機制實行高積累政策。武老師指出,當解決國家安全問題最為突出和緊迫時,單一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就具有明顯的優勢,是當時的一個必然選擇,它既可以實現高積累下的社會穩定,避免社會不必要的動蕩,解決優先快速發展重工業的資金問題;又可以保證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将非常有限的資金用于最需要的建設方面;同時,也便于與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經濟體制接軌,接受援助。正是因為當時的計劃經濟,中國才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蒸汽機車、内燃機車、拖拉機、汽車、飛機、坦克、導彈、原子彈、氫彈、衛星、核潛艇等的研發和制造,此外還有民用産品機械手表、照相機、自行車、黑白電視機等。到改革開放前夕,中國基本上建立起相對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但是該體制也存在明顯的曆史局限性和弊病,一是所有制結構與當時的社會生産力水平不相适應,不能充分發揮人民群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二是計劃管理面臨着極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不能及時準确地掌握信息,不得不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管理經濟。因此,當國家安全問題解決後,這種經濟體制就需要及時轉型。

緊接着,武老師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階段——改革開放時期展開了講述。通過分析當時鄧小平同志的一系列想法,如:貧窮落後不是社會主義;窮則思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恢複高考;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組成部分;科學是生産力等等;指出了改革開放政策的來源。随後又從改革開放初期出發,指出為什麼會先從農村突破:如:農村是經濟體制最薄弱的環節,農民不僅強烈的改變現有體制的要求,也知道怎樣做;同時,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和鄉鎮企業調整了分配方式,激發了農民的積極性。以及幾乎同時進行城市方面的“誘緻性變遷”,如:城市個體經濟的恢複,試辦經濟特區,興辦中外合資企業等。指出正是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指導下,摸着石頭過河,既大膽創新,又步步為營,才能有今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經濟高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迹”。

随後,武老師分析了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形成和發展,講述到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已經從原有的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以滿足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但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三個方面:一、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挑戰(資本沉沒問題、勞動力轉型問題、社會穩定成本增加問題);二、外部環境挑戰(競争對手改變,高端技術引進困難、美國遏制問題);三、内部的經濟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例如:法治體系、營商環境、環境治理等)。當然,中國也有三大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的三大優勢。

講座最後,武老師指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在政治上,必須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在經濟上,憑借經濟規模大、産業門類齊全、有為政府和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在文化上,繼承、弘揚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在教育上,堅持科教興國,力争又快又多地培育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優秀青年。

武老師的講述剛一結束,學院師生就生産力與生産關系、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農村産業發展和農業現代化、工業企業的時代發展變遷、農民年齡的階梯性構成與其從事行業的關系、國家糧食安全、農民生産積極性調動等問題,與武老師進行了互動交流,武老師都給予了詳細解答。

最後,楊學新教授再次感謝了武老師的精彩講座,指出其講座既有理論高度,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并建議同學們今後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抓住在學習、感悟曆史期間萌發的想法,及時制定學習規劃,産出相應的優秀學術成果。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下帷幕。

上一條:毓秀史學青年學者講壇第12講:長時段曆史城市地理研究——以安新縣安州鎮演變過程為例

下一條:毓秀史學講壇第106講:選題與資料搜集及應用——我與當代中國水利史研究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