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建設

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本科教學 > 教學建設 > 正文

史學拔尖人才培養項目:于家石頭村教學案例調研成果展示——感悟篇(1)

發布日期:2021-07-29 作者: 來源: 本站原創 點擊:

前言:

2021年7月3日-4日,我院師生38人,深入太行山腹地,完成了河北井陉于家村曆史文化調研(教學實踐)活動。

調研活動結束後,調研組的導師和同學們利用一周的時間完成了調研活動記錄和梳理工作,形成了初步調研成果——感悟,這一工作的進行,意義重大,通過總結、思考、梳理,力求發現問題和不足,為下一步查漏補缺,完善材料和調研報告的撰寫奠定堅實的基礎。為鼓勵同學們的這種踏實和紮實的調研精神,學院将用一周左右的時間進行優秀調研感悟的展示。

第一篇:

葉茂根深——于家石頭村實地調研日志

一、進村前

于家石頭村,隸屬于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陉縣,深處太行山之中,是一個相對閉塞的小山村。與其他山村不同的是,于家石頭村,正如它的村名一般,房屋、道路無不是由石頭組成。據《于氏宗譜》考證,這裡是明朝于謙之孫于有道的遷居地。于家石頭村,自明代成化年間,一世祖于有道定居立業,至今已經繁衍到第27世,人衆業興。于氏宗譜稱:于謙被冤殺後,其一子避難井陉縣娘子關下南峪村,成化年間迫于生活壓力,長孫于有道再遷白廟村(現于家石頭村),“與木石居,與鹿豕遊,筚路藍縷以啟山林,厥後生五子,協力者衆,建屋植果,修塘造田”。于有道的五個兒子及其各自後人共組成五股。除三股外遷,大股、二股、四股和五股的于氏子孫現在占全村人口的95%。這四股相互提攜、團結互助,使得于氏家族在石頭村繁衍生息,曆經五百多年,生生不息,葉茂根深。

葉茂根深的于氏家族在六街七巷十八胡同的石頭村中,演繹了怎樣動人的故事?五百多年的滄桑歲月于氏族人書寫了怎樣的曆史?在鄉村振興的新時代,太行深山裡“壘石成牆、劈石為瓦”的古村落如何在保護傳統的基礎上全面振興?鑒往知來,是每一個曆史學人的專業使命。伟德betvictor体育官网結合曆史學一流專業建設,經過一學期的調研、謀劃、宣傳、動員,學院師生一行38位,終于在暑假第一天走進于家石頭村,訪古談今,去揭開古村落神秘曆史的面紗。我有幸成為了28人中的一員。

這次于家石頭村教學實踐調研,我們分為八個小組,每組由一位導師帶領若幹名同學,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調研。我與另三名同學參加了範老師的“宗族與村落”專題小組,根據興趣我主要負責于氏宗族樹木栽植與家族、村落發展的分主題。

image.png

圖1“葉茂根深”碑

二、在村中

image.png

圖2 于家石頭村——中國曆史文化名村

2021年7月3日早上六點左右,我們正式從伟德betvictor体育官网出發。

我們乘坐的大巴車一直向西,出保定,進石家莊。兩個多小時後,我們來到了井陉縣于家石頭村。在進于家石頭村前的路邊山上,我看到了當地人保護山林的醒目标語:“放火燒山,牢底坐穿”。這不禁讓我想起在調研前讀的清康熙三年的《禁山林碑》,于氏宗族立此村規來保護于家石頭村的南山林,嚴禁放牧、砍伐,為什麼于家石頭村的村民們能恪守先祖留下的這條保護山林禁令至今呢?山林是否對于氏族人有特殊的意義?帶着問題我走進了于家石頭村。

7月3日上午,我們所有人跟随導遊遊覽全村,主要任務是熟悉村子的地理空間布局、家族發展概況。導遊熱情地帶領我們先後遊覽了石頭博物館、于氏宗祠、真武廟、觀音閣、戲台、清涼閣等處重點建築。在遊覽中我們親眼看到了于氏家族的柳池禁約、整饬村規等各種村規民約,各建築的重修碑記、于氏宗祠懸挂的祖布與貼在牆上寫着新生兒姓名的增丁添女喜報等。

image.png

圖 3于氏宗祠院内旋柏

image.png

圖 4書寫新生兒姓名的增丁添女喜報

image.png

圖5 于氏宗祠懸挂的祖布

7月3日下午,各主題小組分别進行調研。我們組下午的調研計劃是詳盡搜集村中碑刻,了解碑刻中于氏宗族與村落的詳細情況。一到村口我們就遇到善于交流的于密保大爺,他告訴我們南山林以自然生長的黃栌為主,秋季樹葉變紅,成為村中最美的一景——“南山紅葉”。我們還向他請教了幾位還在世的修譜的老人:于貴文、于閏斌、于卯林等人的情況。然後,我們去了幾個農家院,看到普遍供奉的天地神、土地神,詢問房屋主人的股系情況,觀察院中樹木的栽植。在甬道院,我還學會了區分影壁和照壁,看到了農家樂貼在牆上的食譜:炒豆腐、尖椒炒肉、尖椒炒雞蛋、涼拌土豆絲、炖土雞、涼拌野菜……雖都是全國各地都常見的家常菜,卻被遊客啧啧稱贊有山村的獨特風味。觀察村民的着裝,雖然比城市人樸實,但也無太大差異,村中人人都用智能手機,看來在新時代這個山村也沒有那麼閉塞。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圖6 天地神、土地神之位 圖7農家樂食譜

image.png

圖8院中栽植蘋果樹

image.png

圖9院中栽植石榴樹

最後,在呂老師的幫助下,我們拜訪了參與修譜的于元懷老人,并在他家發現了2017年修撰的于氏家譜。這本于氏宗譜裡面記載了26世的各股譜系,一些碑刻、村中民俗等内容,對原有的2004、2012年兩個版本作了補充修訂,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重大發現。我們根據各自的分主題選擇性地對族譜進行了拍照。不知不覺已到了18點吃晚飯的時間,我們初步規劃明天去找一本紙質版的族譜。至此我們7月3日下午的調研任務結束。雖然訪談村中老人偏離了我們原定計劃,沒能搜集到碑刻史料,但發現的2017年修撰的于氏家譜讓老師和我們四人都興奮不已。7月3日晚飯後,老師們和我們三位同學興緻不減,去尋找訪談中村民提到的村正北的青雲寨(村民說是石頭村北部與敵占區的最遠防線,上有防禦敵人的墩台)與村西北的白廟(村中最早的廟宇)。最後因天色已晚,不得不放棄登上白廟。于我個人而言,這是我人生裡的第一次實地調研,勞累和酷熱也難掩我的興奮,和老人的近距離接觸,待人接物的技巧,實地調研的收獲和不足,田野調查的苦與樂,都值得我去細細品味學習,不斷探索。

image.png

圖10我們在詢問領譜最多者的情況

7月4日上午的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兩個同學完成昨天未完成的碑刻全面拍攝。二是兩個同學和老師找尋領譜表中領譜最多的人買到或複印到2017年版于氏宗譜。我在尋找族譜組。我們先是詢問了村中超市前的一位老人,問他各股中領有家譜最多的于墨軍、于懷文、于建華、于閏斌、于卯林等人都住在哪,想找家譜的線索,然後又去遊客中心、居委會分别詢問他們的下落。最後找到了于卯林的父親,老師們對老人進行口述訪談。通過訪談,我了解到老人講井水是收集的雨水,隻飲用不供灌溉;還了解到老人對旅遊業的看法,老人說旅遊業并不使村民發财,是共産黨的領導讓村裡人過上安甯的生活,承辦項目的公司每年給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一百塊錢,為每個村民交一百元的醫療保險,當然公司會在當地雇傭勞動力,這有利于當地經濟發展。這些事實也讓我明白了,原來發展旅遊業沒有讓村裡老人生活得到大的改觀,老人們甚至認為旅遊項目建設沒有什麼意義,小康社會并沒有實現。鄉村如何全面振興?這是我們所有人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馬上中午了,想盡各種辦法我們都無法買到或複印到2017年的于氏家譜。于是老師們在村中超市買了慰問品,我們小組帶着去看望昨天訪談過的于元懷老人。在老人家中,我們合作,完整拍攝了2017版的族譜。至此,此次于家石頭村實地調研最終完成。于元懷老人一人居住生活。昨天第一次來訪,老人沒進門就給我們摘了大門口地裡自家種的黃瓜;今天離開的時候,老人又硬塞給我們每人一個大桃子,讓我們感受到于家石頭村村民的熱情淳樸和善良。

image.png

圖11 于謙紀念館院内松樹

image.png

圖12 在于元懷老人家完整拍攝2017版于氏宗譜

三、離村後

對于我主要負責的于氏宗族樹木栽植與家族、村落發展的分主題,在調研結束離開于家石頭村後,結合已查閱的文獻與兩天的實地調研,我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與問題。

實地調研前,我看了一些範老師在組群裡發的于家村相關文獻,對于家石頭村有了大緻的了解,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于氏宗譜》中的清代、民國時期于氏族人寫的四言雜志、七言雜志,裡面涉及村民日常生活用具與日常生活事項。我最感興趣的内容是“榛黃栗黑核桃白,去皮好吃異香椿。松柏榆槐常結子,梧桐楊柳盡根生。”寫樹木的這幾句。我在閱讀文獻時還知道于家村有一棵神奇的旋柏,長有五股,象征于家村五股像此四季長青的柏樹一樣牢牢地團結在一起。那麼于家石頭村的于氏家族在明代成化年間定居于此,家族在五百多年的不斷繁衍發展中,樹木栽植與村落的宗族關系具體是怎樣的呢?

在調研中,我發現樹木和于家石頭村有密a切關系。首先在族譜世系中有很多族人是以樹木作為名字的,比如二十世于根楊、于二楊、于四楊;二十一世于海棠、于懷棠、于成槐、于文槐、于計槐等。其次,村民家中庭院中有栽植樹木的情況,多為蘋果樹和石榴樹;除去院落内栽植,房屋旁邊也多栽植樹木,多為核桃樹、蘋果樹;于謙紀念館中種植兩顆松樹,于氏宗祠院中就隻有那棵神奇的旋柏;村中的地圖中多有以樹木命名的院落,比如石榴院、葡萄院、松樹院等。再者,碑刻中也多涉及到樹木,其中民國時于家村建校碑中賣柏樹修補廟宇、重塑聖像、修建學堂的記載,對了解樹木栽植與于家村于氏宗族的發展意義重大。當然最為重要的還是南山林的《禁山林碑》,于氏宗族為保護山林制定的村規民約,是村民自治、基層社會治理最為重要的優秀精神文化财富,值得深入研究。可見樹木影響着于氏族人與于家村的生态、經濟、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此次調研我隻搜集來一些新資料,進入于家人生活的村落,形成了零散的認識。圍繞樹木栽植與村落、宗族的關系問題,我接下來需要加快整理調研中搜集到的資料,尤其是2017版族譜和碑刻。同時加強區域社會史與生态環境史的理論學習,以便更好地來解讀相關史料。

image.png

圖13 院外栽植核桃樹

image.png

圖14 于家村建校碑

根深才能枝繁葉茂。于氏族人繼承了于謙堅毅清白之家風,以松柏堅韌、頑強的品質深深紮根于莽莽太行山中,經五百多年的繁衍生息,派傳脈衍,族人已遍布全國、甚至有遷居海外者,現收入于氏家譜的于氏族人達18400多人,就如于氏宗祠中那棵五股旋柏一樣努力向着陽光不斷生長,繁茂長青。于家石頭村的實地調研也給我播下了如何探究曆史的種子,我也要以我們這次調研團隊不怕苦累、頑強探索的精神不斷指引自己今後的史學學習,努力成長為史林中一棵葉茂根深的松柏。

(供稿人:2020級曆史學1班周婷)

上一條:史學拔尖人才培養項目:于家石頭村教學案例調研成果展示——感悟篇(3)

下一條:史學拔尖人才培養項目:于家石頭村教學案例調研成果展示——感悟篇(2)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