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首頁

新聞動态

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毓秀史學講壇第116講——雇募還是攤派:清代地方驿站差役的困境與應對機制

發布日期:2024-06-17 作者: 來源: 點擊:

202466日,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博士生導師、《清史研究》主編劉文鵬教授應邀為我院師生作了題為“雇募還是攤派——清代地方驿站差役的困境與應對機制”的講座,由副院長魏國棟主持。

講座伊始,劉老師簡要介紹了個人的學術經曆,以及為選擇清代驿傳系統作為研究領域的緣由。接着,劉老師對清代驿傳系統進行了總體概述,并詳細剖析了驿、站等機構、驿遞的憑證——火票以及提塘與塘務的具體含義,結合自己對深青驿、伊林驿等驿站的實地調查,探讨了驿傳系統的曆史地位、分布及路線,指出清代驿傳系統具有體系完整、内外一體、效率更高、制度完備的特點。

劉老師以乾隆年間平定西藏珠爾墨特叛亂、平準戰争和道光年間的平定回部叛亂事件為例,分析了驿站對戰争補給、軍報傳遞、運送部隊的具體效用,強調了驿站發揮的戰略作用,驿站的運行與否關聯着清代邊疆的拓展乃至“大一統”王朝的維系。劉老師通過分析清代康乾時期傳統驿站的動态變化,探讨了傳統驿站的三大基本功能:即文報傳遞、物資轉運與人員接待,驿站是古代國家進行政治、經濟資源調配的主要渠道和方式。

随後,劉老師以固節驿、雞鳴驿、漁陽驿等驿站為個案,對驿站配置涉及到的馬、馬夫、獸醫、杠轎、獸醫等數目進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清政府在維持驿傳系統運行的同時,也存在着巨大的财政開支。他強調,從鄉村社會獲得足夠多的夫役、物資資源是維系國家層面驿傳體系正常運行的關鍵。

接着,劉老師探讨了基層社會視野下的驿傳運行。他指出,明清驿站差役制度出現了重要的轉變,即由“力役民當”到“征銀官雇”,但驿站差役的制度性問題長期積累,基層官吏不斷侵貪驿站銀兩,乾隆後期以降攤派行為的死灰複燃,導緻民怨疊生,糾紛不斷。劉老師指出,由雇募到攤派的變化引起了縣際關系與官民關系的惡化,在此背景下,鹹豐軍興之後河南地方州縣士紳開始自發成立以車馬局為代表的非正式機構。劉老師通過分析車馬局的管理、組織模式以及對攤派的調整,揭示了基層士紳意圖以“官督紳辦”體制下的車馬局,在州縣範圍内對車馬差徭的征收、使用加以規範化管理。迨至清末,河南巡撫林紹年又進行了以“化私為公”為理念的車馬差徭改革,但民衆在正賦外不斷遭受攤派剝削的問題隻是一度緩解,未被根本解決。

最後,劉老師從近代郵政思想的不斷傳播、近代電報的發展、郵傳部和各省分局的成立、清政府裁驿歸郵的舉措等方面,探讨了傳統驿站系統向近代化轉型的曆程。

講座結束後,與會師生就鹹豐年間的車馬局經費來源、驿站日常的和戰時運行機制的差異、驿站與基層社會結構的關系等問題向劉老師請教,劉老師逐一給予了精彩細緻的解答。魏國棟老師談了對講座的學習感受,指出:在研究中要堅持問題導向,培養問題意識;既要注重對文獻資料的搜集,又要走向田野,開展調研;在微觀實證與宏觀研究結合中研究曆史。

上一條:我院召開教職工大會并舉行教師榮休儀式

下一條:毓秀史學講壇第115講——中國史與全球史的對話:肯尼迪時期美國拟對中國售糧問題

Baidu
sogou